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我校第二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3-20 [来源]:党委办公室 湖南工业大学 党办 [浏览次数]:

坚持立德树人 深化改革创新 推进内涵发展

为建设具有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湖南工业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唐未兵

(二〇一六年一月十六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湖南工业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清思路,明晰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

2010年12月,学校召开了中共湖南工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五年来,校党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团结和依靠全校师生员工,重点攻坚“新校区建设”“申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两大阶段性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势特色学科战略、特色育人战略和国际合作战略等“四大战略”,走以提升质量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着力加强党的建设,着力破解学校发展瓶颈,着力改善民生,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创新办学理念,推进特色发展

学校党委坚持“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学发展思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加突出特色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

一是确立了巩固包装教育特色的办学理念。学校立足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包装技术的现代发展和包装产业链的高端延伸,打破传统包装教育观念,拓宽包装工程应用领域,并通过成功申报“绿色包装与安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湖南省先进包装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承担中国包装工业“十三五”发展总体规划及包装教育规划编制工作等,进一步丰富了包装教育特色的现代内涵,直观展示了包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前景,从根本上回答了“湖南工业大学要不要保持和巩固包装教育特色”“怎样巩固和深化包装教育特色”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更新了观念,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

二是确立了“突出重点,多元并进,竞争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学校持续彰显包装教育特色相关学科的竞争实力,构建了以博士点建设学科和省重点学科为核心的“两类三层”学科建设体系,建立了重点学科建设的滚动淘汰机制,在突出特色优势的同时,鼓励多学科竞争发展,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了以具有包装教育特色的工学、艺术学学科群为龙头,理学和人文社科管理学学科群为两翼,相关学科共同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是确立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办学路径。学校面向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通过专业与产业的双向对接,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水平;面向产业重大应用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密切了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沟通和联系,“以特色求生存,以服务谋发展”成效显著。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与茶陵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与东莞市政府联合设立东莞市环保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全面推进政校合作;与中国中车电力机车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交通工程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广州番禺美特包装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立项;东莞包装学院不断丰富和深化校地企合作的新模式,2015年4月9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钻’进企业办大学”为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2015年12月3日至4日,省教育厅在东莞包装学院召开了“湖南省普通高校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交流研讨会”,并于2015年12月22日发文《关于印发全省普通高校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交流研讨会交流材料的通知》,大力推介我校的成功经验。

(二)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内涵发展

学校党委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是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获得省(部)厅(市)级科技成果奖励119项,其中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专项基金等各类科技项目1407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2.32亿,增长6.3倍。发表学术论文3588篇,其中被SCI等三大检索611篇,增长49.4%;获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55项,出版学术著作174部;申请国家专利957件,授权444件,专利成果转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上亿元。新增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和8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平台);轨道交通2011协同创新中心入驻株洲高新区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以我校牵头的“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申报“湖南省科技服务与创新平台”已获批,“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院士工作站落户我校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等5人;新增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128名,比2010年增长90%;现有博士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360名;新增正高级职称教师91名,新增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名。组织了120名专家教授和青年骨干教师到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知名高校进修学习、交流访学。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是学科建设水平大幅提升。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个学科通过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评审,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新增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研究生培养类型不断拓展,学位点布局更趋合理。学校目前拥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种,涵盖12个培养领域。

四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突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0项,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50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38项。以院部教学工作评价为主线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被列为湖南省教育强省重点推进工作项目,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部官方网站等多次专题报道。深入推进“大学生素质提升”和“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受益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5%以上。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2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50项。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获“湖南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优秀学校”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成功获得2018年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举办权。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获得优秀。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取得新进展。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同类学校先进行列,荣获2012-2013年度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五是内部管理不断规范。制定出台了《湖南工业大学章程》、《湖南工业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试行)》等多项制度。进一步规范校内请示工作,推行“呈批件”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财务预算改革不断创新,行政运行经费尤其是“三公经费”大幅下降。

(三)优化办学资源,推进协调发展

学校党委坚持拓展办学空间,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校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一是新校区建设不断推进。新校区建设卓有成效,主体部分已基本完成,迄今为止,已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新增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共2002户、30余万平方米的“山水文园”住宅小区于2012年全面建成,使教职员工有了安居乐业的良好条件。全面推进新校区第三期征地拆迁工作,目前已完成第三期50%征地拆迁任务。加大美丽工大的建设,校园绿化面积达555亩,绿化覆盖率达到45%,完善了校内园林景观的建设工作,美化了校园环境。

二是积极盘活资产,构建多元化筹资体系。对师专校区等闲置土地进行了置换,土地出让款达12.02亿元,其中7.19亿元已收回,其余上交省财政,现正争取尽早返还学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增加财政收入,争取到化债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9.17亿元,其中化债与奖补资金达6.46亿元,学校贷款由2010年的7.65亿元下降到2800万元,举债达到合理水平。

三是教学基本条件不断改善。新建了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以及生活辅助用房。实验室硬件建设不断加强,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到3.52亿元,增幅达到46.5%。文献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施校园“一卡通”工程,推进校园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实施“清凉工程”,投入了5600多万元为新校区所有的教室、学生宿舍和食堂安装了空调。

四是教职工收入大幅提高。推行绩效工资改革,提高在职教职工的绩效工资和岗位津贴,提高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补助,教职工收入比2010年人均提高了207%,离退休老同志的收入人均提高135%。特别是2014年,全校教职员工绩效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得到了大幅提升,教职员工绩效工资人均提高2230元/月,公积金补足人均增加268元,提高幅度人均达到50%。

(四)加强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和谐发展

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贯彻“把方向、谋发展、抓大事、促和谐”的工作思路,提升了学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从2014年2月开始,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把整改贯穿活动全过程,着力抓好整改任务的落实,顺利完成了为师生着重做好的16件实事,解决了师生反映突出的实际问题。并注重着眼长远抓好建章立制,积极稳妥地统筹推进制度建设。从2015年5月起,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省属高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

二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提高领导班子决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坚持理论学习与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相结合,科学分析发展形势,积极破解发展瓶颈,切实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谋划发展、引领发展、推进发展的能力。学校中心组被授予株洲市先进单位。

三是领导班子依法治校能力不断提升。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健全了学校的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形成了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科学运转的集体领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等作用,充分调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黄跃进来校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现任领导班子,认为现任领导班子是“一个讲党性顾大局、谋事业敢担当、讲民主重团结、作风实形象好的班子,班子成员和师生对党政主要领导评价都很积极。”

四是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通过选派干部到上级党校学习培训、举办校内处级干部培训班、科级干部培训班等方式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

五是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对二级党组织进行了统一换届,对二级党组织书记和支部书记进行了培训。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发展党员8989名。形成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党支部达标、二级党组织检查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体系,呈现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有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育人作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会在青年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举办“中国梦、工大梦、我的梦”等主题教育活动。完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七是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不断加强。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全面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工会连续五年获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离退休工作进一步加强,关工委、督导团、老年科协在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是党风廉政建设坚强有力。切实履行“两个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学校党政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通过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湖工大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五年;是湖工大人同心协力、真诚奉献的五年;是湖工大人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五年。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全校师生员工,向学校历任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党委在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提高党委把握方向、总揽全局、科学决策、领导发展的能力,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学校每一步发展,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的。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永葆学校事业的蓬勃生机和青春活力。

——必须坚持特色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包装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积极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坚定地走具有包装教育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发挥师生的主人翁作用。广大师生是办学兴校的主体,只有增强师生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才能增强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只有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增强学校发展的驱动力;只有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才能增强学校发展的创造力。

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期待还有差距,学校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科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新校区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学校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直面现实,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采取有力举措,花大力气解决这些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与时俱进,科学谋划学校发展蓝图

今后五到十年,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爬坡期,也是加快改革创新、提升综合实力的机遇期。我们要充分认识湖南工业大学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科学谋划,理清思路,在改革中推动创新,在服务中谋求发展。

(一)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高等教育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支持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进一步增强学科特色和优势”“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高校、特色院系、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建设一批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学科专业群”“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综合改革的关键内容,协同创新被视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增长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也将更加注重绩效评价。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更加坚定了学校走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的信心。《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一场中国的工业4.0变革正在启动,这为以工为主的我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世界包装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包装工业大国,包装产业的承接转移和转型升级,为学校包装教育特色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是高校激烈竞争给学校跨越发展带来的挑战;二是产业转型升级给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带来的挑战;三是信息技术应用给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挑战。我们只有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内涵发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最终收获喜悦与辉煌。

(二)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和总体目标

学校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从严治党,依法治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今后五年的办学思路和总体目标是:坚持“依托行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注重内涵,强化特色”,主动适应国家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所谓“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就是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比较优势;学校知名的教师、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和校友形成规模,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所谓“具有鲜明包装教育特色”,就是进一步拓宽包装相关学科领域,实现多点突进、全面领先,并实现向绿色包装的深度拓展;探索工科、理科、文科与包装学科和专业的交叉融合,把大包装学科群做优做强,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加快形成包装特色优势学科和专业群。

所谓“高水平”,包括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水平的成果创造、高水平的社会服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学科专业、高水平的内部管理、高品味的校园文化等等;就是要追求先进办学理念,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强的办学实力;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部分学科达到或接近国内一流水平;为国家、包装行业、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具有较强的学术竞争力、科技创造力和思想影响力,广受社会赞誉。

所谓“综合性”,旨在面向未来,规划和优化学校今后的学科结构,既立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当下的发展需求,又紧跟科技革命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学科变迁步伐,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促进现有九大学科门类的协调发展,打造新的学科增长极,使学校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具有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定位,是对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定位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鲜明包装教育特色”是对“特色鲜明”的具体化和深化;“综合性”是对“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提升;“高水平”是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目标的拓展与提升。建设具有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既体现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又符合湖南工业大学的发展实际;既是对学校50多年办学成果的衔接和集成,更是发展和提升。

建设具有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远目标。今后五年,是实现学校总体发展目标蓄势聚能的阶段,要通过五年的努力奋斗,使学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成效明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层次人才数量显著增加,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包装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办学经费充足,学校教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2020年以后,办学质量和整体实力全面提高,学校影响力显著提升,到2030年,即建校70周年前后,实现基本建成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

(三)发展战略

为实现建设具有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并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内涵发展战略、特色发展战略与和谐发展战略。

一是创新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学校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驱动学生的创新,助推学生成长;切实提升协同创新能力,驱动学科的创新,提升学科水平;强化管理体制创新,驱动学院的创新,激发学术活力。

二是内涵发展战略。实现工作重心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移,着力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夯实学科基础,着力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完善治理体系,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是特色发展战略。发展和强化学校办学特色,以特色促办学质量的提高,以特色促学校竞争力的提高,以特色求得学校更大发展。坚持和强化包装教育特色,使包装教育特色的优势更加明显;坚持特色育人,凝练文化特色,形成具有湖南工大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是和谐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学校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始终注重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积极营造和谐氛围,切实建设良好环境;坚持发展为了广大师生、发展依靠广大师生、发展成果由广大师生共享,把增进师生福祉、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汇聚正能量,形成推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上四个发展战略各有侧重、浑然一体,创新发展战略旨在激发发展的动力,特色发展战略旨在优化学校的发展路径,内涵发展战略旨在抓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谐发展战略旨在构筑发展的坚实基础。

(四)工作举措

为了实现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任务,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学校将着力实施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学科建设提质工程、办学特色强化工程、人才汇聚工程、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幸福工大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

1.实施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加强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中国梦为主题,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为主渠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引领学生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成业,实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抓好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完善课程体系,使课程建设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构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外教育为补充、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学习共同体”,营造创新创业文化;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共建共享。

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在全体教师的思想深处确立“教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要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责任”的价值追求,激发个人和集体重视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内驱动力;构建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鼓励支持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积极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建设,重视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

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大力发展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重视留学生培养,完善留学生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留学生教育的质量和层次,提升学校办学国际化水平。

坚持和完善以院部评价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着力抓好“四个推进”,即推进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师个人教学业绩考核;推进内部质量目标、生成、监控、评价、反馈和激励系统循环发展;推进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的常态化建设;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建构,使内部质量监控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选择条件成熟的专业按教育部专业认证要求和标准进行重点建设,确保顺利通过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加强和完善科技学院的管理,不断提高科技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学科建设提质工程

明确学科发展思路。坚持特色立足、重点突破、整体提升,以建设人才队伍和开展科技创新为基础,以获得重大成果为标志,以增强创新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完善“两类三层”(两类即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三层即博士点建设学科、博士点支撑学科和博士点关联学科)学科发展模式,构建与包装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和学位授权体系。

建成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确保“绿色包装与安全”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验收合格,学校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同时力争增列若干新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坚持重点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共同发展。力争获批的“十三五”省级重点学科较“十二五”期间在数量上有新的增长,质量上有新的提升;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学科学位点的覆盖面和布局更加合理。

大力推进学科交叉。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打破学科壁垒,改善传统学术管理和学科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创新、开放、交叉、共享的机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大力提升人文社科水平,整合协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支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融入包装教育特色。

建设高水平学科团队。重点培育和引进国内一流学者和国内领先的学科研究团队;通过加强与大型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对接,积极参与企业科技创新,提高学科团队的科研水平,形成校企联合科技攻关团队。

培育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实施项目孵化和重点建设。

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分层次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力争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零的突破。

强化政产学研深度合作。适应科技发展高度综合化的趋势,强化教育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在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推动科技创新;找准校地对接的关键领域,主动对接和融入地方产业发展,形成校地良性互动的局面;加强省级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促进多种形式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创新,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实施办学特色强化工程

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学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强化办学特色既要彰显个性,更要强化优势。

突出大包装学科群的优势,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保持并进一步强化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包装印刷、包装自动化、包装经济、包装企业管理等特色突出的研究方向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汇聚优质资源,在包装教育领域形成特色鲜明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多措并举,强化包装教育特色。采取差异化的学科发展政策和考核制度,着力加强大包装学科群建设;面向包装产业共性技术发展需求,推进包装科技园建设;面向未来新兴技术,推进包装研究院建设;鼓励学院主动出击,按照“强强联合、共建共享”的思路,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战略联盟和联合研发实体。

培育形成与学校定位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深入发掘学校办学历史传统的精神内核,进一步凝练湖南工业大学精神,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努力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吸引力、影响力,以良好的校风带动学风、教风建设。

4.实施人才汇聚工程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启动“神农学者”人才工程建设,努力打造人才高地,汇聚学术人才,不断加强学科团队和梯队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加大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汇聚和培养一批具有高端引领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学科领军人才的带头作用和凝聚作用,完善“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吸引和培育更多的学术骨干力量。

破解优秀人才职称晋升难题,创新青年学术骨干快速成长的政策措施。加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积极引导个人优势转化为团队优势。

做好以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顶层设计,深化教师选聘、考核、激励、发展、流动等方面的机制改革;实施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晋升晋级激励机制,加强教师队伍、教辅队伍、后勤队伍建设。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适应学科专业建设需求,积极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加强重点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重点提高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和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

5.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就是要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主线,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点,坚持和维护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委把方向、谋全局、管大事,统一领导学校各项工作;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健全依法办学的制度体系。建章立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形成以《湖南工业大学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内部制度体系。强化制度刚性,坚持有章必循,确保学校《章程》及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

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正确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决策机制,把师生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要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完善校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校、院(部)两级学术委员会联动机制。落实教授治学,保障和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健全教代会、工会、学生会等群学组织,畅通师生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渠道。

完善内部管理。深化学校管理模式改革,推进目标管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改革,提升职能部门的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进一步理顺校院责权利关系,推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院(部)治理结构,提升自主决策水平,激发基层学术组织活力,增强服务社会和获取资源的能力。

全面系统梳理党政、教辅和后勤单位职责,理顺关系、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落实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机构改革和职责明确的前提下做好定编定岗工作,使各类人员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并建立相应的压力和淘汰机制,充分调动其追求进步与发展的动力。

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扩充纸本馆藏和电子资源,提升文献资源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认真做好资产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用足、用好已有办学资源,坚决杜绝多头占用办学资源情况,提高资产设备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做好校内停车位的建设工作,确保校内交通秩序;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设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打通部门数据孤岛,建成学校数据中心,构建全校共享的数据平台,实现校园网络化、资源数字化和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提高学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6.实施幸福工大建设工程

建设幸福工大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实施幸福工大建设工程,就是要更加关注师生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更加突出保障民生的制度安排,让学习生活条件优越、校园环境平安舒适、师生员工精神愉悦。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筹措办学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地完成包装研究院综合楼、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楼、体育场馆、第二教学楼、教职工食堂、教职工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研究生公寓、学生食堂等项目建设,加快仪器设备配套,夯实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

进一步加强民生建设。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确保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完善学生多元资助体系,维护学生基本权益。重视青年教职工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和解决师生员工的困难,关心离退休同志的生活,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汇聚合力,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推进校园亮化美化工程;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借鉴网格化模式,创新校园安全管理,完善校园安保体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校园公共服务和文体设施建设,方便、丰富师生学习和生活。

提升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是建设幸福工大的重要支撑。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爱校荣校、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增强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更加关注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积极拓展事业发展平台,助推师生员工成长发展;大力提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提升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实现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高度统一。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正确引领学校改革发展

学校党委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增强党对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领导能力,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为学校发展不懈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

(一)坚持理论学习,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坚持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认真抓好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并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着力增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战略思维,提高领导水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大力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对校内舆论宣传、课堂、讲座、论坛、出版物、期刊、社团、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的领导和管理。进一步树立“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事业观,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二)坚持党管干部,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不断增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干部交流,健全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队伍。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培养规划,建设一支百人左右的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坚持党管人才,着力加强在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以及青年教师、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把各类优秀人才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优化党组织设置,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发挥二级党组织的监督保证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加强条件保障,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组织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强化和细化岗位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坚决治理“庸官懒政”和“庸、懒、散、浮、拖”。坚持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解决事关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利益的现实问题,真正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健全密切联系师生的长效机制,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师生制度。

(四)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把反腐倡廉建设和推进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学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强对干部任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招生考试和科研经费等重点领域、重点事项的监管,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加大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力度,发挥阳光服务中心作用,积极推进“阳光工程”。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五)坚持建章立制,着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推进二级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党政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咨询制度等规定,提高决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进一步加强考核监督。

(六)坚持凝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与监督的作用,深入推动二级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提升代表履职意识和能力。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工会会员、共青团员和青年学生为学校建设做贡献。加强校友工作,整合校友资源,发挥校友作用。重视和加强离退休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党的建设,创新党建工作,学校党委是关键。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在坚持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办学特色,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为人师表,在加强师德学风建设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民主治校,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科学执政,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

湖南工业大学第二次党代会,是我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再创辉煌的新起点。回首过去,我们克难奋进,获得了发展自信;立足当下,我们审时度势,坚定了道路自信;展望未来,我们绘就蓝图,增强了前途自信。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突破学校发展瓶颈;扎实推进六大工程,实现学校新的崛起;提升工大幸福指数,让广大师生员工更加体面地生活,更加快乐地学习,更加舒适地工作,更加和谐地发展,是我们美丽的工大梦。

有梦就有希望,有梦就有力量,有梦就有远方。“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脚踏实地,团结奋进,追求卓越,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